莫斯科附近的森林大火燒毀了不少軍用飛機,有未經官方證實的報導說,燒毀的軍機有兩百架。
這起大火不但危及了一座核子武器基地,也燒毀了一處海軍飛機的倉庫,裡面的大批飛機和直昇機全部報銷。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說,莫斯科附近的這處倉庫是俄國海軍飛機的運補站。大火燒毀了倉庫,不過沒有人員傷亡。
官方沒有公佈燒毀的飛機到底有幾架,不過有報導說,大約有兩百架飛機付諸一炬。
以下文章來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5/1/2ajv6.html
莫斯科附近的森林大火燒毀了不少軍用飛機,有未經官方證實的報導說,燒毀的軍機有兩百架。
這起大火不但危及了一座核子武器基地,也燒毀了一處海軍飛機的倉庫,裡面的大批飛機和直昇機全部報銷。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說,莫斯科附近的這處倉庫是俄國海軍飛機的運補站。大火燒毀了倉庫,不過沒有人員傷亡。
官方沒有公佈燒毀的飛機到底有幾架,不過有報導說,大約有兩百架飛機付諸一炬。
一群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天文物理實驗室(EPFL)的天文學家,最近成功觀測到在地球和遙遠星系中間,明亮的類星體(quasar)正在對其後方的背景星系產生「重力透鏡」現象,這是此類型發現在重力透鏡觀測結果中首度亮相。
宇宙中處處可見重力透鏡現象,極為普遍,這種現象的成因是大質量恆星或星系將經過其周圍的光束彎曲偏折。如果這個大質量物體所在的位置是在地球和遙遠星系的中間,從遠方背景處而來、經過該星系周圍而被彎曲的光束,就會變得較明亮、較易於觀測,同時,也變形得比較厲害。倘若它們排列的位置非常完美,發出光束的遠方星體的形象,還會被放大。
透鏡現象不僅僅只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有趣的結果而已,對天文物理研究領域而言,不管用它來尋找系外行星、研究恆星、星系、星系團或者類星體(quasar),它都一樣好用。譬如說,根據該扭曲變形所呈現的特性如何、位於後景方的遙遠物體的圖像的數目有多少、它們位在天空中的什麼位置…這些都能對於提供前景星系的物質分布情況帶來相當有價值的資訊,也能根據它而計算出扮演透鏡的該星體物質的總質量、包括暗物質在內等等。
所謂「類星體」(quasar),它是星系中心超大質量的黑洞,星系一小部分質量在行將遭黑洞完全吞食前,所放出短暫強光,且亮度極強的一種現象。
目前為止,大約有100個這樣放射出強光的類星體,經由透過位於地球和類星體中間的前景星系,因透鏡作用而被觀測得到。但洛桑EPFL這次的觀測卻是第一次相反的看到了類星體從「背景」改換位置為前景,而星系從「前景」改換為背景的情形。如此一來,則有機會測量到一顆「包含類星體在內」的星系,其質量為多少,這正是該項研究發現最令人感到有趣之處。
這項成果的取得,必須要感謝的是史隆數位巡天計畫,根據這個計畫的資料庫,天文學家可以繪製成三維的天空圖,範圍涵蓋超過1/4個天空,數量包括有約一百萬個左右的星系和12,000個類星體。洛桑實驗室選定了北半球可觀測的23,000個類星體,但結果發現其中只有4個類星體似乎有著重力透鏡現象。
接下來,他們又選定了其中的一個,再繼續使用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山上的凱克望遠鏡,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往後幾個月,哈柏太空望遠鏡會特別為這些圖像再傳回一些高畫質的照片作為資料補充,這樣也就能進一步探索,這顆特別的類星體真實面貌如何。(文/取自引用自臺北天文館網路天文館網站,轉載自中研院天文所)
(路透倫敦5日電)英國當局公布數百份機密「幽浮檔案」,包括一封信函指稱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下令把戰時軍機與幽浮接觸的消息封鎖50年。
這些由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公布的檔案回溯至好幾十年前,內含大量目擊者證詞、手繪圖和機密簡報,記載英國各地神秘的目擊事件。
1份國防部文件描述1封1999年信函,記載二戰期間英國軍機結束歐洲任務返國時,「1架金屬製幽浮接近」。
這封署名不詳的信件指出,他的祖父二戰期間出席邱吉爾和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的會議,聽到兩人對於這件事憂心忡忡,「決定保密」。
檔案指出,英國國防部之後調查此案,不過未發現任何文字紀錄。
英國當局正逐步公開封存已久的檔案,記載幾十年來各城市上空神秘飛行物目擊事件,以及國防部建檔和調查結果。
1份1997年文件記載,英格蘭北部有人通報「音爆」和神秘墜,不過警方和救難隊沒有發現殘骸。
另1起事件記載1990年代末期,影子內政部長位於肯特(Kent)的家中上空出現「黑色三角形幽浮」,調查最終以國家安全無虞結案。
1995年,1架快降落在曼徹斯特的飛機通報差點撞上「不明物體」,地面目擊證人描繪出的幽浮,相當於「20個足球場」。
1996年建檔的1份文件指出,冷戰時期屢屢出現在雷達上的神秘物體,最終證實為蘇聯反潛戰機或長程偵察機。中央社(翻譯)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大陸一九九八個城市中,台商未來布局和最想投資的城市首推昆山,重慶也列入前十。
這份研究計劃的主持人呂鴻德表示,受訪廠商對未來大陸城市布局以昆山的十九‧五七%位居第一名,其次依序為上海、成都、北京、蘇州、杭州、廈門、南京、越南和重慶。
越南被大陸台商列為未來投資布局的城市,呂鴻德解釋,這是因為隨著外資深化與經濟起飛,大陸營運成本上揚的問題逐漸受到重視。
尤其最近民工荒與罷工問題層出不窮,加上大陸積極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勞力密集、加工貿易、中小企業和製造導向特質的企業,為達到風險分散而尋求其他海外地點進行投資。
回收的二千六百一十八份有效問卷進一步分析,台商未來布局規劃以「擴大對大陸投資生產」的比例最高,佔五三‧○二%,其次是「台灣母公司繼續生產營運」、「台灣關閉廠房僅保留業務」,至於「結束在台灣業務」、「希望回台上市融資」的比例只有六‧五七%和一‧四一%。
依照產業別分析,高科技產業首選城市為蘇州、昆山、寧波,推出「兩江新區」的重慶,在今年的調查中同樣名列第十,傳統產業則以昆山居冠,重慶則以五‧八二%百分比排名第八,而服務產業首選仍為上海,成都和蘇州緊接在後。
對於重慶的崛起,電電公會在報告中認為,除了中國國務院今年五月批覆「重慶兩江新區總體規劃」外,二○○八年引進惠普(HP)投資,帶動相關廠商如鴻海、廣達、IBM、微軟等,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位居大陸中心樞紐的重慶,更是大陸官方核定的八大鐵路交匯城市,而總人口三千一百四十四萬的重慶,內需消費市場產值也將隨著去年全市GDP達三千三百五十五美元,可望逐年攀升。
以台商注重的區域政策力、環境力、整合度和永續度(兩力兩度)模式評估,台商極力推薦的大陸城市中,重慶也和昆山、上海閔行、濟南、大連、揚州等並列,短短一年內一口氣上升十五名。
呂鴻德說,這與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和重慶市長黃奇帆二人聯手執政,積極提倡「唱紅打黑」政策,一方面追求紅色GDP成長、另一方面打擊黑勢力,致力為企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不無關係,這也使得台商高度肯定重慶的作為。
蛤仔、蜆仔,以我們對牠們的了解,像手掌心那麼大的一定是蛤仔吧?不過,這次你猜錯了,超巨大蛤仔我們都吃過,但蜆仔其實也有一樣大的;搞了半天,蜆仔並不是永遠都比蛤仔小喔,我們一直誤會牠,誤會了至少半輩子了吧!
市場上的蜆仔都很小,尤其是蜆仔湯,小得快沒肉了,有的人還懶得將肉挖出來,乾脆湯喝光了就了事,下酒菜的醃蜆仔大概是沒下水煮過,稍微肥一點,但也大不到哪裡去,總之,在我們印象裡,蜆仔就是小,大的、肉肥肥的就是蛤仔。
不過,當你遇到這個紅樹蜆就要改觀了,牠比一般我們熟悉的蜆仔大個10倍還不止,牠的殼仍然有一條一條那種蜆仔才有的深深的橫條紋,真的是如假包換的蜆仔,不過,討厭的是,發現牠並養殖牠變成一門生意,自己也得了2007年十大經典神農獎的曾界崇,以其外型將牠命名為「馬蹄蛤」──又讓人誤會牠是蛤仔了。
紅樹蜆(馬蹄蛤)是生長在雲嘉南海域潮間帶的貝類,過去農業時代,大家經濟條件普遍不佳之時,許多婦女會撿拾牠做為食材,但據說,當時撿拾來的這個野味肉質並不好,很老很難咬,因此沒有什麼人喜歡吃牠。
隨著潮間帶環境的破壞,紅樹蜆的生存受到危害,數量愈來愈少,再加上近海地區的污染,紅樹蜆也加味了,比如說,漁船的機油味,更是沒有人喜歡吃,牠也漸漸被這塊土地的人們遺忘了。
不過,曾界崇養的紅樹蜆和野生的並不一樣,只要吃過一次就難忘其美味。
曾界崇原本養的是文蛤,後來發現紅樹蜆之後,改養這個稀有的海味;紅樹硯必須與虱目魚混養,由虱目魚擔任清道夫工作;紅樹硯最大直徑可以長到12公分,相當巨大,而上市的通常都養了3年,以12顆1台斤為標準,大部份銷售管道為高級餐廳。
此外,曾界崇還成立了一個馬蹄蛤主題館,這裡除了販賣馬蹄蛤殼製作的手工藝品、馬蹄蛤蜆精外,還有一碗90元的馬蹄蛤湯,裡面有一顆紅樹蜆以及一顆大蛤仔,可以同時品嚐並比較兩種海鮮美味。這裡也有「摸蜆兼洗褲」的戶外活動及DIY活動。馬蹄蛤主題館GPS衛星定位、旅遊資訊http://blog.nownews.com/vivianwang/
你有沒有注意過,你拿到的發票是什麼號碼?就有一位杜姓民眾,他拿到發票,仔細一看,發現手裡的發票號碼竟然是八個零,難道發票出現變體版嗎?財政部賦稅署澄清,發票的編碼是從八個零開始到八個九,這張發票很正常,而且中獎機率也一樣。
拿到發票,別急著往口袋裡塞,等一等,先看一下號碼,說不定你會發現這號碼真的很奇怪,當時杜姓民眾就是在101底下的便利商店買了一罐15元的紅茶,發現上頭竟然是八個零,這杜姓民眾越想越奇怪,發票不也是獎券的一種,哪有人獎券號碼都是零的,難道是財政部又出包了嗎?
要讓數字維持八碼,編碼的時候只好從零開始,這樣的特殊號,中特獎的機率也一樣,是一億之一,而且每一期這樣的號碼最多只有24張,也就是一億分之24的機率拿到,能拿到也算是難得的好運氣了。(完整影音新聞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008/20100805053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