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立法/屏東報導〕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歷經2年研發、實驗,推出新式「肥灌」系統,顛覆傳統水淹、噴灑等農作灌溉模式,透過滴灌方式深入土層,讓作物充份吸收水份及肥料,減少浪費又能穩定品質,不僅符合節能減碳,還可省成本,提高競爭力。
高改場助理研究員王仁晃指出,灌溉不外乎噴灑、澆水或在農田放水淹,這些傳統方式,常因蒸發、流失造成水資源浪費,施肥也是如此,作物無法均勻吸收養份,品質難免參差不齊。
不過,隨著節能減碳潮流與要求,高改場發的肥灌系統,透過硬質灌溉管線的舖設,將肥料伴隨灌溉水緩慢滲流入土壤中,藉由土壤濕度顯示儀器監控作物根系週遭水份含量,維持均勻,增加含氧量效果,達到「少量多餐」的高肥效,農作品質穩定,產量明顯提昇。
農改場選在場內實驗區及民間木瓜田進行實驗,使用傳統灌溉方式的木瓜園,每公頃平均年產量約40噸,改用肥灌系統後,不僅節省7成用水量,肥料也省了一半,更重要的是產量增加了將近5成,經實驗2年後,場方認為肥灌技術已經成熟,決定向民間推廣。
鍾姓農民3分多地的木瓜田花了4萬多元裝設肥灌系統,過去瓜田使用的灌溉噴帶,常被老鼠咬破或其他因素造成破損,導致水份及肥料流失,使用硬管滴灌後,問題獲得解決,認為值得推廣。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13/78/2b0oj.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