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立勳/高縣報導】
甲仙鄉小林村民李錦濃八八災後自立自足,忍住傷重拾鋤頭種薑,每天忙碌工作要讓自己別再想起從前,也害怕親人來探望,因為見面只有抱頭痛哭於事無補,一年過去了,他很感慨地說:「團結的小林人,請不要被永久屋給分化了!」
八八風災後社會資源不斷湧入,小林村有五七七人死亡,倖免於難的災民曾短暫被安置內門順賢宮。李錦濃一介平凡老百姓,自風災後站起來,也打算號召小林村災民於周年用正面力量凸顯感恩的心,回到廟裡拜拜,感謝神明、廟方。
李錦濃八八風災後與部分小林村民住在大愛園區,他說,大愛園區以收容那瑪夏等地原住民受災戶為主,他們住在裡面就像是小金門對照台灣處境是相對弱勢。
另外,家門口道路被刻意命名為「知足路」,讓災戶不太滿意,因為他們已很知足,卻因部分人為永久屋爭吵不休,讓他們也被誤解,路名好像天天在提醒他們要知足,大家希望能把這個路名改掉。
「五里埔的永久屋還沒竣工」他說,房子該怎麼蓋大家有不同意見,有人想循舊模式把小林村蓋回來,由於需要大面積用地,又用捐款蓋出自己想要房子,他認為不公平亦不能苟同。他表示,像掉落懸崖被人拿繩索救起來,把繩索還給救他們的人,再去救別人!災後友人支助他,現在他重新站起來,把錢還給朋友,告訴他們還可把錢拿去給需要幫助的人。
他並說,馬英九總統在災後承諾任內重建小林村,建與不建,有人選擇住大愛園區,有人選擇五里埔,有人主張建小林二村,因為選擇多、吵雜聲也多,這個問題在政府、小林村民之間爭論不休,連小林村民因此被分化,導致被有心人士操弄成大餅。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家,不是重建效率陪襯品!」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長蔡松諭指出,政府為重建效率漠視災區民眾,村民被迫放棄文化、傳統與回憶,小林村不應該是政府口裡的「國際典範村」。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8/4/2aooo.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