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今天在海口說,「十二五」期間中國應「讓農民工成為歷史」,並建議將此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政府轉型的約束性指標。
「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中國『十二五』時期的農村改革國際論壇」今天在海口召開,逾400位來自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出席。
遲福林說,讓農民工成為歷史,實現農民工「市民化」,既是中國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重頭戲,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突破口。
他指出,農民工融入城市是一個客觀現實。首先,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產業工人的主體。2009年農民工總量達2.3億人。第二,農民工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來源。2.3億農民工,在城市務工的約有1.5人。這些年城市新增人口主要靠農民工數量的增加。如果「十二五」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城市人口將突破7億,城市化率有望達到52%~55%。
同時,農民工群體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十二五」 (2011-2015)時期,「80後」、「90後」等新生代農民工將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新生代農民工大量進入城市勞動力市場,他們不再是為了生存而進城,而是為了謀求發展而進城。其利益訴求也開始多元化和現實化。
遲福林認為,從需求來看,農民工市民化有利於擴大社會總需求以及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民工市民化可以將2.3億大群體的潛在消費變成現實需求。從條件來看,今年中國國家財政收入將突破8兆,客觀上已具備一定的財政能力來推動並最終解決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
遲福林建議在戶籍制度方面,「十二五」時期分兩步走:第一步,「十二五」的前三年實現中小城鎮戶籍制度全面放開;第二步,「十二五」的後兩年實現大城市戶籍制度基本放開。「十二五」末期,把農民工「暫住證」改為「居住證」,實現農民工在全國範圍內的自由流動和統一管理。
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十二五」要把農民工全面納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的市民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重在剝離農村土地長期承載的基本社會保障功能,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土地收益權,並且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以農民工宅基地置換城市商品房的試點。990807
文章來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7/5/2ao4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